当我们反感某些亲戚时,我们真正伤害的人是谁?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神共奋 ,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
直播预告 .2023.2.9 / 周四
主题:Sole Counsel 生存指南
时间:2月9日 20:00—21:00
点击预约👇
这是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了解你小时候的每一件事,包括连你都不知道的糗事,却对现在的你一无所知;
他们对你一无所知,却总是试图和你谈谈心事,顺便满足一下他们的窥探欲;
他们总能把哪壶不开提哪壶包装成关心小辈;
他们习惯在互相吹捧中暗自攀比,也偶尔在不需要钩心斗角的场合里真情流露;
在长辈的葬礼上,他们的眼泪或许是假的,但悲伤却是真的,
在晚辈的婚礼上,他们的笑容或许是假的,但开心却是真的;
对于他们,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埋头吃饭、呵呵傻笑。
如果说你的人生是一部电视剧,他们就是投资人硬塞进来的关系户配角,
他们是你的亲戚,是逢年过节总要见面的人。
我们和淘宝上的卖家认“亲”,和生意场上的人扮“熟”,却和拥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那么远。
为什么我们和淘宝上的卖家认“亲”,和生意场上的人扮“熟”,却和拥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那么远?
是价值观不符吗?是嫌他们总是爱侵犯我们的隐私吗?
可是,我们每个人身边不都有一些傻B或装B的同事吗?我们还不是和他们和睦相处,并美其名曰“情商高”吗?为什么我们就无法容忍同样没什么共同语言的亲戚们呢?
是怕他们提出一些我们虽然可以办到、却很麻烦的事吗?
可是,我们到海外旅游,不也总有朋友请我们捎带一些又重又需要满世界跑的东西吗?我们同事不总是请我们修个电脑、托关系找熟人什么的吗?
大部分的亲戚并不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圈的一员。
直接一点说吧,我们不喜欢他们,只是因为大部分的亲戚并不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圈的一员,
我们的人际关系是由直系亲属、同事、同学、生意伙伴和朋友构成的,大部分亲戚并不包括在内。
有用有趣——这是我们人际关系圈的核心价值。
虽然我们总有一些不太识趣的朋友同事,但他们之所以被我们留在自己的人际关系圈,总有些特别的原因。
无论我们如何美化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关系圈就是混和着功利和感情的利益共同体,
而那些既无趣又无用的亲戚算什么?
那些亲戚们是我们父母的人际关系圈的一员,也是他们最重要的人脉资源之一。
话说到这儿,似乎我们可以随理成章的鄙视某些亲戚?
但是,且慢!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圈子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
除了那些极少数完全白手起家的人,我们一生中多多少少会从父母的关系圈里转化出一些人进入自己的圈子。
而那些亲戚们是我们父母的人际关系圈的一员,也是他们最重要的人脉资源之一。
我们转化了一些有用有趣的亲戚之后,自然不能无理地对待剩下的无用无趣的那些。
那些人也许令我们觉得俗不可耐,但既然我们父母的人际圈里保留了他们,自然有他们的原因。
我父亲有一位表兄弟,常常在聚会时有意无意地挤兑父亲,让我觉得很没有面子。
而父亲却是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这令我更加愤怒,
终于有一次,我不客气地回敬了他几句。
被晚辈顶撞,他也不便发作,但渐渐淡了和我家的联系。
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父亲小时候很穷,时常得到这位表兄弟家的接济,父亲对他们家始终是怀着抱恩的心态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父母人际圈的复杂往事,那些少年意气,其实是在无意中破坏了他们稳定的社会关系。
所以,即使我们觉得很麻烦,也必须跟那些亲戚假装很有关系——至少在春节的这几天里。
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亲戚们,往往凝结在我们与父母共同的记忆中,成为不能抹去的一部分。
当然,亲戚的价值远不止尊重父母那么简单。
在过年的那些时间,我们与父母的共同话题里,永远不会是三口之家的孤岛。
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亲戚们,往往凝结在我们与父母的共同记忆中,成为不能抹去的一块。
我们不能只保留亲戚的关系,却抹去了亲戚这俩个字代表的人情味。
更何况,我们的父母都已年迈,当他们离我们而去,那些亲戚关系大多会随之烟消云散。
那些因为年幼而不知道的关于父母的往事,便永远与我们失之交臂。
当我们抱怨这个社会缺乏温情时,却对身边的亲情视而不见。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已从熟人社会步入陌生人社会,可当我们抱怨这个社会缺乏温情时,却对身边的亲情视而不见。
如果说我们努力经营的朋友同学同事关系,都是用情感包装利益关系,那么,亲戚关系则经历着相反的过程。
在我们变得越来越小的家庭结构中,血缘关系淡化了过去的利益关系,留下的才是单纯的温情。
人生漫漫,我们需要不同的关系去维系内心的平衡。
他们也许庸俗、也许无礼、甚至曾经伤害过我们,但他们所有的言语中,必然有天然的亲情。
就像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是群不可理喻傻不拉叽的孩子,但终究是自家的孩子。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亲戚,但我们可以选择看待他们的角度。
我想以王朔在《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中的一句话为本文的结尾
到头来你会发现,
人之不自由,最大的挣不脱就是人与人,
亲情,友情,爱情
——所有别人为你的付出。
我们就是这样紧紧地捆在一起
生于温情,死于温情。
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热门课程
热门文章
远离公司动物——跨国公司并购中国本土公司交易之组织篇
“家祭勿忘告乃翁”——李文亮微博树洞里的秘密
从《公司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浅谈公司的社会责任